2025
五月
14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三十九集:第二世纪护教学者:戴尔督良与圣西彼廉
各位听众朋友,您好!上个星期在《朝圣之途》节目当中,我为您介绍了教会初期的护教学者----埃及亚历山大历亚城的柯勒孟和他的大弟子奥利振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在圣教会学术史上所做的贡献。
今天我要为您介绍在北非的迦太基,也有两位在教会历史上有影响力的学者。一位是戴尔都良,另外一位是殉道主教圣西彼廉。在亚历山大里亚城,柯勒孟和奥利振是在知识的领域内扩展基督的神国;而在北非的戴尔都良和圣西彼廉主教则是提倡实践善度基督化的生活。那个时候,罗马帝国各地流行的语言是希腊化,而自从罗马人定居北非以来,拉丁文就成了北非通用的文字。所以北非的基督徒在祈祷的时候,或是在宗教仪式方面都采用拉丁语。只有在少数的讲道当中使用北非当地的方言,非洲的文学著作也都是用拉丁文写成的。福音大概是从意大利传到非洲的,北非教会创立的历史,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考证。
公元第二世纪末期,圣教会除了规划迦太基区域之外,也扩展到毛里塔利亚、撒哈拉沙漠的绿洲地带以及摩洛哥。戴尔都良曾经说过,基督徒占了城市人口的一半。这种说法虽然还有夸张的成分,但早在公元24年所召开的北非教务会议,出席的主教多达90位之多。由此可见,非洲的教务在当时是相当发达的。
戴尔都良在公元150年左右出生在迦太基,学的是法律,执行律师的业务,30岁的时候皈依了天主教,以后晋升为司铎。他很快的成了迦太基教会的杰出人物,一直到公元200年为止,他领导北非的圣教会奋斗了20年之久。他大声疾呼纠正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的风气,严词申斥迫害教会的外教人、背教者和异端分子。戴尔都良个性急躁而好争辩,善于用新奇而华美的文笔来表达他的思想。把他的才华用于服务教会上,他是一个严格主义者。渐渐的,他对任何事物都用严格的态度去对付。他不仅对诺斯底教派、马喜庸派,也对罗马的法官厉声相向,甚至也以严厉的口气批评他自己认为不够热心的教会内的弟兄们。他所梦想的教会,是一个纯粹由十全十美的教徒、圣者以及苦行家组织而成的教会。
蒙达努斯派异端对这位偏激的戴尔都良很有吸引力。他也就渐渐的在不知不觉当中走入了歧途。可惜一直到他去世,都没有表示悔改。戴尔都良不久发现,蒙达努斯派也不能够满足他的愿望,他自己创立了一个特别的教派,甚至于连蒙达努斯教派也视他为一个异端分子。戴尔都良的地位从此也就一落千丈了,如同一股与活水的主流分离的小水流,不久也就消失在北非的沙漠中了。
虽然戴尔都良这位走入歧途的反教者没有能够跻身于教父之列,然而在他还没有脱离正统教会的那一段时期,他为教会提供了许多伟大的著作。他的文笔华丽而有力,令人不容易忘怀。他的若干基本论题以及他惯用的若干句子,例如,在《护教论》这本书中,他以美丽的辞藻、坚强的辩证向帝国各省的省长指出信友的无辜,以及省长或总督们反对信友的不合理。也就在这本书当中,有那著名的句子:殉道者的鲜血是信友的种子。这个句子一直到现在还在被人引用着。
戴尔都良的33篇著作,篇篇重要。其中有许多篇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他的主要著作是那篇异端分子的时效问题。戴尔都良以权威法学家的身份阐发教会的圣传,对异端分子大声疾呼说,你们无权接触这个神圣的宝藏。这个宝藏根据上溯至最初受寄托者的真正文件,专属于教会所有。法律上的时效制度对于你们是不利的,在法律传统精神支配的罗马社会,这种论据是非常有利的。不幸的是,戴尔都良自己竟然对这个原则忘记了,悍然抗拒教会的权利,这是多么的可惜呀。
戴尔都良是第二世纪最伟大的护教者之一,他也是一位拉丁派神学的创始者。拉丁派神学虽然没有希腊派神学那样的偏重理论;然而,他处处以坚强的原则为基础。他在教义方面也提供了很宝贵的贡献,例如关于天主圣三的道理,人的功绩和责任的问题,圣事的问题。令人叹息的是,这位伟大的神学家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处处追求完美,没有去深深体会福音上说的那句话:天主把天国许诺给弱小卑微的人。
圣西彼廉与戴尔都良相比,显然是另外一种典型的人,不过他的个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和戴尔都良颇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比较缓和,属于正常的类型。圣西彼廉也是一个刚强,心烈如火的作家;但是他知道保持中庸之道,他是典型的主教,教会领袖的模范。公元210年左右出生于非洲一个罗马贵族家庭。家道富裕,年轻的时候相当随便,受过良好的教育。一度也曾经执行过律师的业务,与塞西利乌斯相识之后皈依了天主教。自从他皈依天主教起,就把自己整个的奉献给了基督。他宣誓守身如玉,又变卖了大部分的财产去周济穷人。
晋升为司铎之后,他卓越的才能,他的良好教育,特别是他的德行芳表,引起了当时当地人们的注意,以至于公元249年迦太基主教去世之后,全城的神职界跟教友都一致选他为继承者。从此以后,只因他的声望,就使他无形中成了非洲教会的领袖。他追溯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曾经说,我迷失在黑暗中,双目如芒,被怒涛摇撼着。在水中飘荡着,不知道是死是活;然而,再生之水洗净了我,天上的光明开始照耀着我。他称戴尔都良为老师,但是他本人的才智却更为稳健。
他最值得推崇的一本著作是《教会至一》。在他看来,没有比与罗马教宗相分离更为严重的了。他最著名的经典名句是:谁不以教会为母,就不能以天主为父。因为他酷爱并且强调教会的至一性,他甚至于否认异端派付洗的有效性。在这一点上,跟教宗的意见是不合的。但他始终坚持相信罗马的主教,也就是教宗最高权威。戴西物皇帝迫害教会的时候,圣西彼廉意识到当地教会还需要他的领导来组织更坚强的抵抗力量。因而振臂向下秘密指挥教友。他没有献出自己生命的权利。公元257年,他被放逐。258年,总督将他提回迦太基。他知道杀身成仁的时机成熟了,教会需要他献出生命,为真理作证的时刻到了。他为真理献出了自己的头颅,斩首而死,不久就获得了殉道圣人的敬礼。
初期教会的最初300年圣教会的思想也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宗徒的时代:宗徒们在圣神的领导下,使基督的教义获得了固定的形式;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宗徒时代的教父,他们创造了圣教会的形而上学,圣教会的整个哲学系统就是脱胎于此;第三个阶段是护教者的时代,圣教会内的学者开始吸收了外教哲学的有利因素,并且利用人的理性为信仰服务;第四个阶段是反异端邪说的时代,为了保全正统的教义,教会的学者们努力的阐发教义。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教父们的事业对圣教会的贡献功不可没。任何抽象的理论都绝对无法掌握人的整个心灵。圣如斯定说,没有人为了相信苏格拉底的思想而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教父们担任了文化传教的工作,甚至不惜以身殉教,舍身证道。当然不是为了效忠一个空洞的理想,而是因为他们内心充满着基督的爱,由于教父们以文字,并且还以自己的鲜血为真理作证,圣教会才打入了领导阶层,打入了知识分子的阶层。这是教父们对传教事业的伟大贡献。
为了征服古老的社会,使十字架在各地取得胜利,必须改变一般人对世界的观念。圣保禄号召以基督的精神临在于这个世界。教父们遵循着圣保禄宗徒的这个指示,全力传播这个思想和讯息。基督徒的行动,假如没有思想体系的支持领导和解释,也绝不会有这样辉煌的成就。这是教父们对圣教会第二个伟大的贡献。
今天节目的最后,让我来跟您谈谈有关伪经的问题。大概在公元第二世纪的中叶,开始出现一种宗教性的通俗文学。他们是一些假托宗徒之名而模仿新经的书籍。教友们觉得圣经里边提到宗徒们的事迹太少了:像宗徒们的传教旅行,他们的致命,还有教友们也愿意多知道一些耶稣的儿童时代,圣母和圣若瑟的生活,耶稣的整个家族等等。有些作者就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以补《福音》及《宗徒大事录》的不足,诸如这一类的作品,就是那个时代的宗教小说。有美丽动人的插曲,也有许多荒诞不经的事情,使得教友们被奇异的叙述所吸引而想入非非。对历史和地理也都是凭空捏造,所描述的奇迹更是滑稽而可爱,跟真正来自于宗徒因为天主的默感而写成的新经相比,实在是太过粗俗。
圣教会从一开始就非常小心地把来自宗徒而受到天主默感或至少是经过宗徒认可的书,同这些粗俗可笑的作品分清楚。戴尔都良曾经讲述,在公元170年左右,在小亚细亚曾经流传过一本名叫《保禄行事录》的书,是一位司铎因为太爱圣保禄宗徒而冒他的名写的。这位好心有余而明智不足的司铎,就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了撤职的处分。由此可见,教会为了保卫教友的信仰,措施是非常严厉的。这类的作品总也不许在圣堂内公开的诵读。第二世纪末叶圣经27篇书目就已经确定了。
有一位盎博罗削图书馆的管理员莫拉托利,他在公元1740年发现了一份第二世纪末编成的新经书目。这份圣经书目证明了罗马教会所有的圣经书目跟今天教会的书目是完全相同的。到了中古时代,新经的书目已经不再有意义,异端的危险也已经过去了。教会才对这些为了满足天真好奇心的宗教小说采取了宽大的政策。这些伪经的内容也就成了宗教艺术家、画家、雕刻家们表现艺术天才的素材了。
听众朋友,《朝圣之途》节目在下星期将要开始为您介绍公元第四世纪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以后的教会历史,欢迎您持续性的收听这个节目,在这儿我要跟您互道珍重了,下星期同一时间我们空中再会。
